新国学对毛泽东思想的再定位
毛泽东思想,本质上是东亚传统思想为主并与现代思想如马列主义、民主平等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军事思想、治国思想就是这种产物的具体体现,而文化大革命的提出、倡导和实行,则让这种思想达到了巅峰。
很可惜的是,国内众多理论学家大多抱着吹捧的心态去看待和研究毛泽东思想,既未看到其实质,并未形成可用性的理论脉络。
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时候,当代大多数人都带着有色眼睛,要么将毛泽东的个人生活与其思想混谈,要么将崇拜造神心理与其思想结合,更有甚者,将毛的一些实用主义做法(传统文化之根与果)和被史实掩盖而成的所谓缺点过失,予以无限扩大而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本质。
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可以通过其诸多论述以及对粟裕林彪等人的提拔,可以通过对五六十年代国内腐败倾向的打压,可以通过对儒家思想的鞭笞,可以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信念和重视程度,通过种种方面如政治宏观、经济倾向、国内外局势、人性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来综合分析,形成一个具有因果自然系统的心理思维意识模型,最终来确定其思想本质之指向。
很可惜的是,毛泽东思想被诸多献媚学者降低了人文、理性和民主平等之形象,更因毛泽东本人及众多献媚学者并未对其思想指向进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体系化研究撰写和实施,导致文化大革命只形成了表象性、尝试性的社会改革,没有触及人性成因和文化内涵等最底层概念内涵的梳理、阐释和推广,更因后续的国家行为及其社会措施走向了另一种模式,而使得几十年的毛泽东思想摸索和近百年战争苦难所带来的良机功亏一篑,使得东亚文明错失了再次走上巅峰的最佳机遇。
文化内涵及相应的社会变革,才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良性的文化内涵及其相应的社会变革,如法国大革命、英国大宪章、德国思想、美国宪制以及汉武隋炀科举,都会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没有这些文化社会变革,也不会有科技之进步,因为科技之进步必然基于人性活力之释放,科技之作用在于给人类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在于生产力的提高、更在于为文化社会变革提供了量变质变的基础。
所以,在研究和定位毛泽东思想的时候,首要的是明细其思想之指向是否为人类之未来,其次观察研究其思想是否形成了具有自然科学脉络的原理体系,直至观察研究其实施的具体措施、实施者理论认知执行能力和社会效果。
毛泽东思想自其初始、形成、阐述和实施,虽未达到更深层次和理想效果,但对权力、资本的约束和对民主平等的再认知,使得毛泽东思想及其文化大革命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有别于西方民主模式、苏维埃主义、瑞典主义、其他变异社会封建主义的新模式,其思想指向不但是人类未来的模式之一,也可看做是旧国学去伪存真之革命和新国学思想体系的先驱和探索。
中国之弊,法体为表,根害文化,又惑西学,民众无教:不求真而求假,不人性而奴性,相多抑郁而心智不开,浑噩一生而停滞不前,神不道而灵不盈,美其肤而杂其内,媚此文化,则必有武汉,终病人害己,故有文化大革命。